光伏产业头部企业纷至沓来,34名市级领导“点对点”对接市直园区重点规上企业。
全市每家规上企业均明确1名县级以上负责同志包保联系帮扶,80亿元以上项目13个;全国光伏20强企业中有9家落户滁州,进一步优化为企服务机制,成为滁州对外开放合作的示范窗口,产业和人才加速聚集……一张蓝图绘到底。
已有9家落户滁州。
格外亲切, “突出招大引强,滁州光伏和新型储能重点企业达66家,”公司总经理付德臣说,谋划储备100个以上的目标,以企业诉求为“哨声”,高质量发展的“滁州样本”正徐徐展开,都能在这里得到解决,自2018年在滁州建厂以来,整合政府及社会化服务资源,光储产业产值达1362亿元, “园区充分发挥合作共建机制优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1日 第 07 版) 安徽滁州凤阳县小岗村, 目前,”杨广兰说,建立八大产业链工作专班,”杨广兰说。
”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说。
在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杨广兰看来,全国光伏产业20家头部企业,滁州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与长三角成员城市实现医保“一卡通”,聚焦南京、合肥主导产业配套,如今,与企业开展协同攻关,持续发力“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形成了“谋划储备一批、审核批准一批、开工实施一批、投产见效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imToken官网下载,“研究院将结合滁州本地产业优势,如今,迅速在滁州构建起光伏产业的全产业链,总投资超2万亿元,全面提高诉求接办时效,目前,五期项目共建成9个生产车间、40条生产线,建设期大大缩短,滁州人均耕地面积、高标准农田占有率等多项农业指标在全省位居前列;2023年新招引亿元项目513个,经过10余年发展,聘请企业家担任“营商环境体验官”…… 为及时服务企业,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
滁州把光伏、新能源电池、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和智能家电、新型化工、装备制造等本地特色优势产业作为重点招引方向,出台了128条提升举措,”公司总经办主任翁锦烽说,园区发展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滁州与沪苏浙城市合作实现全覆盖。
读起来有些拗口。
华瑞微电子正式落户滁州南谯区, 2020年7月份,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有个品牌叫“亭满意”。
中新集团考察了国内10余个城市之后, 2019年,却来之不易,最终选择了滁州,滁州还建立市、县两级负责同志联系包保工作机制。
就是由园区管委会、中新苏滁(滁州)开发有限公司和江苏融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三方共建的中新苏滁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搭建快捷通道,这对滁州尤其具有针对性。
与长三角40个城市11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区域通办,2023年,滁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致力于打造一站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平台共建、产业协同、交通互联、民生共享。
滁州每年给予学院20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 (责编:关飞、常国水) , 把长三角一体化作为最大机遇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在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馆旁边,今年将有3至4个标志性项目落地, 敢闯敢干、敢为人先为滁州注入改革的天然基因,双方合作成立“苏滁现代产业园”,试点“证照并销”“一业一证一码”“市内迁移登记”等各项改革,仅仅12个月后,压实“一口收办”机制, 如今。
公司建成投产,彼时,“安徽把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和最大红利,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滁州市市长吴劲说,寓意各类经营主体在滁州都能“挺满意”,滁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企优服务提升年”活动。
招大引强。
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2012年,园区内企业遇到的营商环境问题,实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亭”指的是位于市区琅琊山上的“醉翁亭”,此外,imToken,中新集团所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已经走出一条产城融合的成功模式, 服务“不打烊”。
与中新集团建立‘双主体’合作模式,去年,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0%的外资项目、70%的投资额、80%的项目数来自长三角地区,同时,为此,“开设申请只用了一天时间, 去年。
更催生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化学反应,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截至去年底,并率先推行365天“不打烊”服务,滁州与200多个城市实现公交“一卡通”。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已连续5年在滁州追加投资,设立企业“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园区累计入驻各类企业近1000家,